不同降水状况下旱地玉米生长与产量对施氮量的响应
水分不足是旱地玉米生长主要限制因素,渭北旱塬雨养玉米种植区降水季节波动大,干旱频繁发生,已严重影响春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及产量稳定性.于2016—2018年在渭北旱塬合阳县进行旱地玉米施氮量定位试验,设置5个施氮量处理,2016—2017年包括0、75、150、270、360 kg hm–2(分别以N0、N75、N150、N270、N360表示),2018年施氮量处理为0、90、180、270、360 kg N hm–2(分别以N0、N90、N180、N270、N360表示),供试品种为郑单958(ZD958)和陕单8806(SD8806).分析了不同降水分布年份施氮量对春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变化动态、干物质积累动态、产量构成、经济效益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年份降水分布可分为穗期多雨、粒期干旱型(2016年和2018年)和穗期干旱、粒期多雨型(2017年).生长季降水量及其分布显著影响土壤蓄水量和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从而影响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期干旱显著降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穗粒数,粒期干旱会明显降低粒重.不同降水分布年份施氮处理较N0增产6.72%~91.23%不等,施氮量对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影响呈现二次曲线关系,穗期多雨、粒期干旱型以N270处理籽粒产量和WUE最高,而穗期干旱、粒期多雨型以N150处理产量和WUE最好.籽粒产量与"休闲至抽雄期降水(FP2)"、"播前土壤蓄水量+播种至抽雄期降水(SP2)"相关性较强(FP2:R2=0.839;SP2:R2=0.837).根据产量、水分利用和经济收益综合评价,渭北旱地玉米最适施氮方案为基施氮肥150 kg hm–2,再根据休闲至抽雄期降水量或播前土壤蓄水量与播种至抽雄期降水量之和预测产量,估算并及时追施适宜施氮量.
春玉米、降水分布、施氮量、产量、WUE
45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BAD22B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71620, 31801300;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863计划2013AA102902
2019-05-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5页
777-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