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荞株高和茎粗的遗传分析
甜养极易倒伏,而株高和茎粗是影响甜荞倒伏的重要性状.以高秆健壮品种酉荞2号和矮秆纤细品种乌克兰大粒荞为亲本配制正、反交组合,P1、P2、F1、B1、B2和F2群体株高和茎粗的遗传分析表明,株高和茎粗的最适遗传模型均为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株高正交组合中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均为-1.39,显性效应分别为-6.59和-7.91,B1、B2和F2群体主基因遗传率分别是45.73%、63.49%和81.12%,多基因遗传率分别是27.41%、0.95%和0;反交组合中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均为-1.63,显性效应分别为-7.03和-4.19,B1、B2和F2群体中主基因遗传率是41.51%、66.18%和81.81%,多基因遗传率分别是11.19%、0和0.茎粗正交组合中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均为0.03,显性效应分别为-0.50和-0.08,B1、B2和F2群体中主基因遗传率分别是37.26%、48.80%和72.10%,多基因遗传率分别是11.18%、0和0;反交组合中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均为-0.15,显性效应分别为-0.30和-0.16,B1、B2和F2群体中主基因遗传率是76.22%、47.12%和82.51%,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14.53%和0.可见,株高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率在80%以上,可在低世代进行选择;茎粗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率在80%以下,采取合理的栽培措施可以提高养麦抗倒伏能力.
甜荞、株高、茎粗、数量性状、遗传分析
44
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专项XDJK2017D071;重庆市荞麦产业体系创新团队建设项目CQCYT2017001;荞麦抗倒伏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项目cstc2017shms-xdny8002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7M622944;重庆市博士后科研项目Xm2017176
2018-11-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1185-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