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下游地区水稻品种生产力纬向差异及其合理利用
以江苏种植的代表性水稻品种类型为材料,在稻麦两熟制条件下,于江苏沛县(34.7°N)、东海(34.5°N)、宿豫(34.0°N)、建湖(33.4°N)、扬州(32.4°N)、昆山(31.3°N)6地分别设置5个播期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生育类型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的纬向差异,并探讨了江苏水稻品种的合理布局.结果表明,不同生育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在纬向与播期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产量(Y)与播期(t)可用Y=at2+bt+c拟合,因方程a、b取值不同,产量与播期的关系可分为3种类型,且在温光条件不同的地区或年份间转化.迟熟中粳类型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具有较强优势,适宜种植区域较广.随着品种熟期的进一步推迟,晚粳类型品种的丰产性指数(Pi)下降,稳定性指数(Si)上升,丰产性与稳定性均有变差趋势.杂交中籼稻两优培九产量丰产性较好,仅次于迟熟中粳类型品种,但产量稳定性仅高于早熟中粳类型品种.与早熟类型品种相比,偏晚熟类型品种在丰产性和稳产性方面均有明显优势.根据不同生育类型水稻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以及江苏省不同稻区常年温光气候条件,划分为适宜种植区、亚适宜种植区、可种植区和不宜种植区来确定不同生育类型水稻品种的合理布局.苏北、苏中、苏南稻区分别以中熟中粳、迟熟中粳、早熟晚粳类型品种为主体,兼作生育期相近的类型品种;杂交中籼类型品种仅适宜于江苏西部丘陵稻区.江苏淮北稻区以早播为宜,苏中、苏南稻区强调适期播种,过早或过迟播种均不利于提高产量.在确保安全生育成熟的前提下,选用偏迟熟类型品种及在籼粳同季兼作地区扩种粳稻均有利于提高水稻生产力.
水稻、生产力、纬向差异、布局
40
TV6;S51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2011BAD16B03;超级稻配套栽培技术开发与技术集成;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SXGC[2012]397
2014-07-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0页
871-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