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水稻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多基因聚合恢复系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田间鉴定选择相结合的方法,将三黄占2号的抗稻瘟病主基因Pi-GD-1(t)、Pi-GD-2(t)和主效QTL GLP8-6(t)(分别简称G1、G2和G8)及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导入到明恢86、蜀恢527和浙恢7954等3个骨干中籼恢复系,通过复交进行基因聚合,获得5个带有抗稻瘟病兼抗白叶枯病的双基因或多基因聚合系明恢86-G 1-G2-Xa23、蜀恢527-G2-Xa23、明浙-G2-G8-Xa23-1、明浙-G2-G8-Xa23-2和明浙-G1-G2-G8-Xa23.以上5个抗病基因聚合改良系对稻瘟病的抗谱与抗源品种相仿或更宽,改良系和与不育系Ⅱ-32A配制的测交种对白叶枯病菌的抗谱与供体亲本IRBB23一致,测交种在不接种白叶枯病菌条件下的产量和结实率与原来的恢复系及相应杂交种相仿,但在接种条件下带有Xa23基因的恢复系及测交种的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明显优于原来的恢复系及相应杂交种.研究表明,抗稻瘟病基因和抗白叶枯基因Xa23在不同恢复系背景下的抗性表达完全,对恢复系稻瘟病以及白叶枯病改良的效果明显.
水稻恢复系、稻瘟病、白叶枯病、抗性改良、标记辅助选择
39
S51;S43
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计划948计划2011-G2B;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12AA101101;浙江省公益技术研究项目2012C22033
2013-12-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1582-1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