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724/SP.J.1006.2013.01223

水稻类病斑突变体spl31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引用
利用EMS诱变水稻籼型恢复系缙恢10号,从其后代中鉴定出一个类病斑突变体spl31,该突变体三叶期以前表型正常,四叶期后叶片陆续出现黄色斑点,随着植株的生长,面积逐渐扩大成边缘黄褐色的病斑,至成熟时病斑相互连接成片,导致叶片坏死.透射电镜结果显示突变体细胞的叶绿体基粒片层堆叠不规则.组织化学分析显示突变体细胞被染成深蓝色,呈离散状分布,说明spl31病斑是自发形成的.光合数据显示spl31基因突变对病斑叶片正常部位细胞的光系统Ⅱ影响较小.农艺性状分析发现突变体千粒重下降、结实率降低.遗传分析表明,spl31的突变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该基因被定位于水稻第12染色体着丝粒附近,引物ID104和ID11之间,物理距离为383 kb,并与标记ID105共分离.

水稻(Oryza sativa L.)、类病斑突变、程序性细胞死亡、基因定位

39

R44;S3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35B02-05;重庆市攻关项目cstc2012ggC80002,cstc2010AA1019

2013-10-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223-1230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作物学报

0496-3490

11-1809/S

39

2013,39(7)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