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Bayes分层广义线性模型剖析大豆籽粒性状的遗传基础
以溧水中子黄豆(P1)和南农493-1(P2)组合的504个正反交F2:3~F2:7家系群体为材料,调查大豆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长厚比、宽厚比和百粒重性状在2007—2011年的表型观测值,扫描 F2群体 SSR 分子标记信息,用Bayes 分层广义线性模型方法检测了上述性状的主效 QTL、QTL×环境(QE)互作、QTL×细胞质(QC)互作和QTL×QTL(QQ)互作.共检测到89个主效QTL、33对QE、20对QC和35对QQ互作.上述7个性状的主效QTL分别有7、10、10、19、19、17和7个;QQ互作分别有1、10、6、0、6、9和3对,没有检测到显性×显性互作;QE互作分别有5、7、6、3、6、2和4对; QC互作分别有2、1、3、8、4、2和0对.主效、QQ互作、QC互作和QE互作QTL的总贡献率分别为12.42%~61.79%、0~23.21%、0.35%~1.51%和0~14.16%,表明主效QTL贡献最大, QQ互作次之, QE互作最小.各类QTL都有一因多效现象,同一基因座可通过不同方式影响性状表达.这些结果揭示了大豆粒形性状的遗传基础,为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参考信息.
大豆、籽粒大小和形状、上位性、主效QTL、QTL×环境互作、QTL×细胞质互作、Bayes分层广义线性模型
2013-04-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258-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