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724/SP.J.1006.2011.00514

保护性耕作对绿洲灌区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引用
2004-2007年采用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了传统耕作(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IS)、免耕不覆盖(NT)、免耕秸秆覆盖(NTS)和免耕立茬(NTSS)5种耕作模式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灌浆特性、产量构成因素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NTS和NTSS延缓了冬小麦的生育进程,延长了其灌浆持续期:NTS及NTSS在冬小麦整个生长期都有最高的干物质积累量及相对生长率(RGR),较高的主茎穗平均灌浆速率和小麦籽粒充实指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也较高,最终表现为产最和WUE显著提高.与T相比较,2004-2007年NTS和NTSS平均产量分别提高18.6%和23.8%,2005-2007年NTS、NTSS平均WUE分别提高26.8%和16.1%.因此,在沙尘暴发生频繁、水资源日益匮乏的甘肃河两灌区,以免耕秸秆覆盖或免耕立茬的方式种植冬小麦是有利于小麦节水增产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种植方式.

免耕秸秆覆盖、免耕市茬、冬小麦产量、相对生长率、灌浆特性、水分利用效率

37

S34;S5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113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15B06;甘肃省教育厅项目0802-07;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新教师类20106202120004;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2011-05-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514-520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作物学报

0496-3490

11-1809/S

37

2011,37(3)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