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麦两熟地区不同栽培方式超级稻分蘖特性及其与群体生产力的关系
为探明不同栽培方式水稻在长江下游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的分蘖特性及其与群体生产力的关系,以超级稻淮稻9号和徐稻3号为材料,比较研究旱育中苗壮秧精最手栽、小苗机插、直播3种栽培方式水稻分蘖发生与成穗特点及其生产力和对产量的贡献.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水稻产量差异极显著,手栽稻最高,直播稻最低.机插稻和直播稻主茎和一次分蘖群对产量贡献大,尤其是直播稻,主茎产量比例达27.5%,二次分蘖群仅5%左右,而手栽稻主茎产量比例小(16.7%),二次分蘖群产量占近20%.一次分蘖群产量比例不同栽培方式间变化幅度较小,都在65.84%~67.09%之间.手栽稻分蘖发乍叶位数多,且茎蘖成穗率高,单株成穗数多;一次分蘖群发生在主茎第1至第10叶位,其中第5至第8叶位分蘖发牛率与成穗率较高,二次分蘖群以1/5、1/6、1/7发生和成穗为主.机插稻分蘖发生比较集中,一次分蘖群发生在主茎第3叶至第7叶位,第4至第7叶是分蘖发生与成穗的优势叶位,二次分蘖群发生以1/4、2/4、1/5为主,但主要依靠1/4成穗.直播稻一次分蘖群发生在主茎第1至第5叶位,其中第1至第4叶位分蘖发生率与成穗率较高,二次分蘖发生较多,但仪在1/1、2/1、1/2有成穗,且成穗率很低.3种栽培方式均未见三次及三次以上分蘖发生.各栽培方式主茎及优势叶位分蘖群生产力高、穗部性状好,对产量贡献大,产量的85%以上来自这些茎蘖.说明不同栽培方式水稻分蘖发生与成穗规律足不同的,提高茎蘖成穗率,增加单株成穗数,充分发挥分蘖群的调控作用,对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生产中应根据各种栽培方式的实际,应用各自配套的管理技术措施,通过密、肥、水等的精确合理调控,促进优势叶位分蘖早发、多发,抑制无效叶位分蘖发生,提高群体质量,发掘优势叶位的增产潜力,从而实现不同栽培方式水稻的高产高效生产.
栽培方式、超级稻、分蘖特性、群体生产力
37
S51;S31
本研究南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2006BAD02A03;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BE2008355,BE2009425;超级稻配套栽培技术开发与技术集成
2011-04-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309-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