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南方部分籼型杂交水稻纹枯病抗性的评价
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水稻纹枯病是世界性的水稻严重病害之一,且在育种和生产上可利用的抗病种质极少,迫切需要发掘抗源.本研究鉴定了来自中国南方11个省(市、自治区)的166个籼型杂交稻组合对纹枯病菌的苗期抗性.未发现免疫或高抗的组合,但不同组合间的抗性差异极显著,平均病情指数符合正态分布N(5.27,0.682),变化幅度为2.84~7.64.根据动态聚类分析,参试组合被划分为抗、中抗、中感、感和高感5级,分别占总数的1.20%、13.86%、36.14%、43.37%和5.42%.参试的大多数组合为感病,仅K优88和中优9801抗病,但其抗性还需在大田进行成株期验证.用Bayes法建立了各抗性级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达96.39%.根据综合病情指数,上述5级的组合分别占总数的1.20%、13.25%、63.25%、21.69%和0.60%.与动态聚类比较,两者极显著相关(r=0.81,P<0.01),说明这两种方法均可用于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评价.但动态聚类法较适用于接种环境相对一致的苗期鉴定,而不能比较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鉴定结果;综合病情指数法则不受时间、地点和批次的限制,更具实用性.通过这两种方法共筛选出26个抗或中抗的组合,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4~0.71;在遗传距离为0.36处,可将其中的22个组合聚为一簇,表明其遗传基础较窄.系谱追踪表明26个抗或中抗的杂交稻亲本亲缘关系较近.因此,在抗纹枯病育种中,需要拓宽抗病种质的遗传基础,培育聚合有数量抗性的材料或组合.
籼型杂交稻、纹枯病、抗性鉴定、动态聚类分析、综合病情指数
37
S51;S5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nyhyzx3-16;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2009RG004-4;浙江省三农五方科技协作计划项目SN20071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8A04
2011-04-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263-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