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2000年代玉米单交种的遗传产量增益分析方法的比较
以田间试验为基础,对直接种植法的不同方法进行分析,以期找到适合我国的评估方法,为遗传产量增益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以1970s-2000s期间大面积推广的杂交种为材料,分别于2005-2006年(试验1)以及2007-2008年(试验2)在新疆农业科学院和北京顺义试验基地进行.每个试验设置3种密度.依据1970年代单交种在3,0万株hm-2密度下的产量与2000年代的单交种在6.0万株hm-2密度下的年均单位面积的产量差异,计算得到1970s一2000s期间我国玉米遗传产量年增益速率为94.7kg hm-2.在7.5万株hm-2密度下,2000年代单交种较1970年代单交种的产量增值是遗传因素作用的结果.1970年代单交种在1.5万株hm-2密度下的产量与2000年代单交种在7.5万株hm-2密度下的产量差值是育种与栽培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二者的比值得到育种对总产量增益的贡献率为52.9%.Duvick的直接种植法适用于我国评估遗传产量增益速率,Tollnaar的试验设置方法适用于评估我国玉米遗传贡献率.
玉米、密度、遗传、产量增益
36
S51;S5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31B03,2006BAD01A03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60302-2
2011-03-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2185-2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