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霜前皮棉产量主位点组遗传分析
选用不同来源的6个棉花品种作亲本,按照Griffing P(P-1)/2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制15个杂交组合.应用QTL,检测体系的主位点组基因型和基因效应,估计主位点组霜前皮棉产量杂种优势并分析有利位点组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霜前皮棉产量主位点组解释的变异占表型变异的36.79%,主位点组与环境互作解释的变异占表型变异的33.46%,环境解释的变异占表型变异的10.37%,微位点组解释的变异很低,占表型变异的3.27%.6个棉花品种的霜前皮棉产量的遗传受5个主位点组基因控制,其加性效应(aJ)分别为5.99**、-1.26**、-0.92**、-0.75和3.01,显性效应(dJ)分别为2.55**、4.16**、7.95**、5.32**和-7.71**,各主位点组基因的效应方向、大小不等.主位点组中亲优势变幅15.55%~133.56%,平均63.34%,高亲优势变幅15.39%~93.82%,平均44.56%.棉花霜前皮棉产量杂种优势主要取决于主位点组基因的杂合性.在棉花育种实践中,通过分析亲本及组合的主位点组基因型,能够得到有价值信息.配制早熟、高产杂交组合的同时,结合分子聚合设计育种,把优质、抗病虫、抗逆等性状集于一体,可培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常规品种,从而提高育种效率.
棉花、霜前皮棉、主位点组、遗传效应、主位点组×环境互作
36
S5 ;S56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6CB101708;江苏省创新学者攀登项目BK2008036;高等学校创新引智计划B08025
2010-06-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736-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