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小麦rDNA的ITS区及其基因组起源
采用特异引物对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ra L.)rDNA的ITS区片段进行PCR扩增并测序,通过邻接法聚类分析,得到3种类型的扩增产物.结果表明,ITS区序列长度是602 bp,其中ITS1和ITS2分别有8个和20个变异位点,ITS区揭示的遗传分化距离变化范围为0~0.038.平均值为0.021.通过从GenBank搜索并下载普通小麦野生近缘种ITS序列与本研究获得的普通小麦ITS序列进行比对,并用MEGA、PAUP、PHYLIP软件分析,按Kimura-2参考模型计算分化距离,以旱雀麦(Bromus tectorum)为外类群邻接法构建聚类树.根据杂交后代具有亲本的ITS序列遗传特点,认为小麦形成较晚,尚未同步进化完全,从分子水平上为普通小麦是异源六倍体提供了证据.通过与其A、B、D基因组可能供体的ITS区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发现各自有不同程度的变异,认为普通小麦在多倍体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序列消除现象,结合我们提出的"同步进化"对于不同的基因或者说不同类型的DNA序列是不同步的假说,解释了无法找到真正供体的原因.综上所述,认为A、B、D基因组的原初供体可能分别是乌拉尔图小麦(T. urartu)、山羊草(T. speltoides)和节节麦(T. tauschii).
小麦、ITS序列、同步进化
35
S51;S33
山西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2005 091008-0502
2009-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021-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