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穗和灌浆早期高温对耐热性不同籼稻品种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原因
选用4个耐热性不同的籼稻品种,分别于抽穗(始穗后0~10 d)和灌浆早期(始穗后11~20 d)进行高温(白天温度33℃)处理,以同期自然温度(白天温度<30℃)为对照,研究高温对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温处理显著降低热敏感品种的花粉可育率、受精率,而耐热品种与对照无显著差异.高温胁迫明显降低热敏感品种的结实率,导致产量显著下降,且抽穗期高温处理影响大于灌浆早期处理.高温胁迫显著增加耐热品种黄华占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对热敏感品种影响不大.高温胁迫显著降低热敏感品种籽粒ATP酶活性,耐热品种结果则相反.高温处理增加两类品种叶片温度和丙二醛(MDA)含量.降低根系活力和叶片光合速率,耐热品种增降的幅度显著小于热敏感品种.在高温胁迫下较低的叶片温度,较强的根系活力和抗氧化保护系统能力及较高的籽粒ATP酶活性是耐热性品种保持较高产量的重要生理原因,也是耐热品种的重要生理特征.
水稻、高温、产量、耐热性、生理机制
35
S51;S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耳30671225和30771274;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06069;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6BAD02A13-3-2
2009-05-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512-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