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0496-3490.2008.04.015
小麦花后弱光对籽粒淀粉积累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2005-2007年选用小麦品种济麦20和山农1391,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花后不同阶段弱光对籽粒淀粉积累、淀粉粒分布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不同阶段弱光显著降低成熟期籽粒淀粉积累量,但提高了籽粒直链淀粉含量.花后不同阶段弱光使籽粒A型淀粉粒比例显著增加,B型淀粉粒比例显著降低.不同阶段弱光处理对籽粒淀粉积累的影响程度不同,灌浆中期的效应大于灌浆前期.Logistic方程拟合籽粒淀粉积累进程发现,花后弱光对籽粒淀粉积累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其平均积累速率与活跃期积累速率,而不是积累持续期.花后弱光显著降低小麦磷酸蔗糖合酶(SPS)、蔗糖合酶(SS)和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的活性.灌浆前期弱光使束缚态淀粉合酶(GBSS)、可溶性淀粉合酶(SSS)活性高于对照或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灌浆中期弱光使这两种酶的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灌浆前期弱光减少了淀粉合成底物的供应,系旗叶SPS活性、籽粒SS及AGPase活性下降所致:而灌浆中期弱光除淀粉合成底物减少外,籽粒淀粉合酶活性亦降低.
冬小麦、弱光、淀粉、淀粉粒、酶活性
34
S5(农作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781;30571099;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项目20040434007;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Y2005D13
2008-06-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632-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