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和温度变化下秸秆覆盖对旱地春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为揭示定西地区耕作措施对气候变化下旱地春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规律,根据当地 1971-2017 年的气象数据,以降水、日均温度、秸秆覆盖量为可变因素,运用APSIM模型模拟小麦生长过程,分析小麦产量、籽粒数及千粒质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产量和生物量的模拟值和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和模型有效性指数分别为 135.22 kg/hm2 和 0.83,395.97 kg/hm2 和 0.87,验证模型模拟效果较好.在试验设计范围内,温度对产量和籽粒数的影响为负效应,对千粒质量则具有正效应;温度升高 1.63℃时,千粒质量达到阈值 35.33 g,然后呈现报酬递减.降水和秸秆覆盖对小麦产量和籽粒数均具有正效应,对千粒质量呈负效应.降水、温度和秸秆覆盖量对小麦产量和籽粒数的影响表现为降水>温度>秸秆覆盖量,对千粒质量的影响表现为温度>降水>秸秆覆盖量.温度与降水、温度与秸秆覆盖量对小麦产量和籽粒数的影响均呈相互抑制关系;降水和秸秆覆盖量对小麦产量和籽粒数的影响则呈相互促进关系.温度与降水、温度与秸秆覆盖量、降水与秸秆覆盖量的交互作用都对千粒质量有正效应.综合分析,秸秆覆盖可以促进籽粒数的增加,提高春小麦产量.考虑当地春小麦秸秆产出量,秸秆收获后应全部还田以促进土壤的蓄水保墒,为春小麦的高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水分补给.
小麦、气候变化、秸秆覆盖、产量、产量构成
37
S512.101(禾谷类作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基金项目
2023-09-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335-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