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资源价值生成的理论建构:
以"结构—能动"二元视角对传统村落资源价值的诠释,已不能满足技术快速迭代下的资源生产和消费需求.新的视角需要有效识别各主体在技术驱动下的行动及规则对传统村落产生的动态影响.基于此,提出传统村落资源价值生成的"技术—制度—主体"理论框架,选择爨底下村、吉迪村、夏荣村、仓东村、普济村、明月村作为典型案例,通过长时间、跟踪式的传统村落田野调查,诠释技术的链接与再造、制度的整合与赋能、主体的内生与更新等机制,以及三个维度之间的互动、互构与转化.研究发现:传统村落资源是一种基于资源本体整合村落内外部功能的系统,"技术—制度—主体"理论框架的提出将有效回应传统村落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现实矛盾和发展需要.
传统村落、临界状态、数字技术、"技术—制度—主体"、资源价值生成
39
C93;I206.7;G43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2&ZD190
2024-09-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6页
1924-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