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的“物以类聚”:中国的农村空间贫困陷阱及其识别
理解贫困陷阱及其成因是理解减贫机制,进而理解贫困治理的基础.早期的实证研究注重从收入的角度研究农村贫困,较新的研究开始关注“空间外部性”对农村贫困的影响.然而,要正确识别农村的“贫困陷阱”,就需要对上述两个维度同时进行解释.鉴于此,运用中国县级层面的面板数据,从聚集与持久两个维度对中国的农村贫困陷阱进行了识别.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6年,中国农村的贫困空间格局几乎没有变化,并且贫困的空间分布与经济增长也并非是同步的,贫困县的分布主要与地形(坡度、海拔)因素有关;进一步研究还发现,中国的农村贫困具有持久性,贫困县收入存在低水平的均衡,贫困县与非贫困县之间存在收入的“俱乐部收敛”.本文揭示了空间外部性与农村贫困之间的关系,为正确评估经济发展与扶贫开发,合理制定区域反贫困瞄准机制提供了支持.
空间、聚集、持久、贫困陷阱
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土地利用与粮食安全”青年学术创新团队项目
2020-12-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2460-2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