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约束下的农业生产效率及其空间格局——基于河南省65个村庄的调查
基于村庄尺度探索碳排放约束下的农业生产效率,对于差别化的低碳农业生产模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河南省65个村庄的调查数据,对不同样点的农业碳排放进行了核算,并采用Super-SBM模型分析了碳排放约束下的农业生产效率的差异.结果 表明:河南省农业碳排放强度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这主要受种植结构、农业生产条件、人类各项投入等因素的影响;碳排放约束下的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根据农业生产效率和碳排放强度的关系,可将样点村庄分为低碳高效村、高碳低效村、高碳高效村和低碳低效村四种类型.其中高碳低效村和低碳低效村的比例较大.建议未来应加强农业规模化经营、减少能源和物资投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推广节水节能新技术,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推动农业低碳发展.
碳排放、农业生产效率、Super-SBM模型、空间格局、河南省
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2020-11-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2092-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