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河流域降水结构的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探究
论文以青藏高原大通河流域为例,分别采用基于日、月降雨集中度指标(CI和CIM),表征大通河流域的降水结构特征,并分析其演变特征;采用交叉小波分析探究太阳黑子和大气环流异常指数太平洋10a涛动(PDO)、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北极涛动(AO)与流域降水结构变化的联系.结果表明:1)流域南部的年均CI值高于北部,中部的年均CIM值高于流域其他部分;2)流域年CI值上升趋势明显,而其年CIM值具有明显下降趋势,且两者的一致性被破坏;3)太阳黑子对于流域降水结构影响最为显著,AO和ENSO的影响次之,PDO的影响最弱.研究成果有助于揭示大通河流域降水结构的驱动机理,为其模拟与预测奠定坚实的基础.
降水结构、交叉小波、大通河流域
33
P426.6(气象基本要素、大气现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51709221;陕西省水利科技计划项目2017slkj-19;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项目2016ZZKT-1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专题2017YFC0405901-2
2018-10-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1588-1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