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00-2010年耕地低效转化的空间特征
耕地向经济效益相对较低的用地类型转化具有多重社会及生态效应.论文首先将耕地向草地、灌丛地和裸地的转化定义为“耕地低效转化”,然后以GlobeLand30为基础,提取2000-2010年的低效转化耕地,并结合耕地资源禀赋和地形条件,从多尺度、多角度深入揭示了我国耕地低效转化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全国总体的耕地低效转化率仅为1.50%,但区域差异明显,空间分布极不均衡;2)耕地低效转化依照地势的三级阶梯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异规律,农牧交错带的耕地转化问题最为严重,但耕作条件好、原有耕地比例高的东部地区,耕地低效转化水平一般较低;3)耕地低效转化率大体随海拔和坡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会受到地形复杂度的影响.
耕地低效转化、GlobeLand30、空间特征、地形
33
F323.211(中国农业经济)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300201
2018-08-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4页
1230-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