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伦贝尔南部沙带植被恢复进程中土壤理化特性变化
为了解呼伦贝尔沙漠人工植被恢复进程对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善效应,论文选取呼伦贝尔沙地人工和自然状态下植被恢复的2个系列、7种样地类型开展研究.结果显示:1)随植被恢复年份的增加及流动沙丘向固定沙丘的演进,地上植被生物量、盖度显著增加;2)2个系列样地土壤有机C含量均随植被的发展而显著增加,土壤上层显著高于中、下层;3)土壤全N、全P含量表现出与土壤有机C基本—致的同向变化规律,土壤全K含量在各样地间、各土壤层间基本相当;4)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一定程度上也出现增加,但总体上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人工植被恢复l~3 a内,土壤养分含量与流动沙丘基本相当,但当恢复到5a以上后,地上植被的发展对土壤特性的改良呈现出较为显著的正效应,沙漠化逆转程度显著提高.然而,拥有更高植被盖度及生物量的8a人工植被恢复样地,有机C、全N等含量却显著低于自然状态下的固定沙丘样地,可见,当地人工植被恢复的同时,更应注重自然植被的保护.
沙漠化、土壤特性、植被恢复、呼伦贝尔沙地
31
S153(土壤学)
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重大专项20140905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C018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60122. [Special Fund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ng Research in the Public Interest,No.201409055;National Technology R&D Program,No.2012BAC01800;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31360122.]
2016-1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739-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