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RA-Interim资料分析青藏高原“湿池”变化特征
论文利用ERA-Interim(0.5°×0.5°,简称ERA)、NCEP/NCAR2(2.5°×2.5°,简称NCEP2)两种不同分辨率的再分析资料和探空观测资料,首先分析了夏季(7月)和冬季(1月)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上大气水汽含量大值区(简称“湿池”)的区域分布特征,然后基于ERA资料分析了1979-2012年间高原“湿池”的一些变化特征,发现了一些新的事实.主要结果包括:在对流层中上层,高原上无论夏、冬季都有大气水汽含量的高值中心——高原“湿池”存在.夏季7月高原“湿池”强度最强,ERA资料除了在高原南部有自西到东的连续高湿中心带外,在高原西北部还有一个高湿中心;NCEP2资料仅在高原东南部和西南部有两个高湿中心.冬季1月,两种资料均只在高原东南部有高湿中心.总体上,ERA资料与探空观测资料的高湿中心区更为接近.7月,高原南部高湿中心在1990年代中期(1994-1996年)之后持续偏强,西北部中心强度有弱—强—弱—强交替变化特征;1月,高湿中心在1980年代末期开始持续偏强.高原南部高湿中心带在7月几乎是一个连续的区域,1996年以后这一特征更为明显,在1月则是分为东西两段的高湿中心带.
高原“湿池”、大气水汽含量、ERA-Interim资料
30
P426;P468.0(气象基本要素、大气现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5080;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306022;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引进人才项目KYTZ201205.
2015-08-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163-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