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户微观视角下的大城市郊区耕地土壤质量变化驱动机制研究
对耕地土壤质量变化驱动机制的研究是破解耕地质量变化规律及其效应的关键.利用野外采样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模型等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域238个耕地地块的土壤采样数据和对应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农户土地利用方式、程度和投入强度对耕地土壤质量的作用方向、影响程度和显著水平都不同.其中近郊区的农户“以兼业为主,以农为辅”,其行为突出表现为劳动力投入的“非农化”趋势,对耕地的粗放利用和掠夺式经营现象比较普遍,主要影响因素土地利用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导致耕地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平均下降11.496、44.078和15.469mg/kg;研究区域中部农户“以兼业为主”,突出表现为集约化程度比近郊区农户有所提高、种植结构也不断调整,对土地的投入、管理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主要影响因素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会促使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平均提高4.799 g/kg、7.454 mg/kg、100.170mg/kg和61.205mg/kg;远郊区的农户“以农为主”,突出表现为“非粮化”趋势,由于比较高的就业机会成本,种地收入超过农户预期,耕地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较高,主要影响因素土地投入强度每增加一单位,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平均增加0.007、0.025和0.037 mg/kg.基于以上的研究结果,从提高农业生产比较效益、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和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等方面提出规范农户土地利用行为,改善区域耕地土壤质量的政策建议.
耕地土壤质量、大城市郊区、农户、计量经济模型
30
F301.24(农业经济理论)
2014年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撑计划WJQ201401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4M551127;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现代农作制度模式构建与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201103001;辽宁省特聘教授资助专项的阶段性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73127.
2015-08-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129-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