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2010年太湖流域粮食产能隐性增减评估研究
耕地占补制度旨在缓解耕地的增减失衡,但事实导致粮食产能的隐性增减.构建耕地数量-质量关联的粮食产能隐性增减评估系数F(耕地综合隐性增减折算系数)和TR(耕地隐性增减相对显性增减的折算面积),揭示太湖流域25 a来粮食产能隐性增减特征及机制.1985-2000年流域耕地增减失衡并存在粮食产能隐性流失,耕地年均递减率为0.33%,而耕地新增极少,F系数、TR系数比例分别为-1.044、7.42%;2000-2010年耕地增减失衡加剧,但粮食产能隐性流失减缓,耕地年均流失率增至1.50%,但耕地新增显著,F系数、TR系数比例分别降至-0.515、2.07%.产能隐性增减特征归于耕地增减区的土壤质量等级差异,而这差异又与流域发展及耕地政策影响下耕地增减转换过程的响应特征有关:2000年前流失耕地比新增耕地的土壤肥力略优,而2000年后新增耕地土壤肥力显著提升,城市及开发区周边的建设用地扩展是肥力优良耕地流失的主因,而耕地占补制度提升了耕地新增数量和质量.贯彻耕地占补制度并将数量-质量挂钩,优化耕地增减质量结构以减少耕地隐性流失是提高未来太湖流域粮食生产能力的根本出路.
区域粮食产能、隐性增减、土地利用转型、太湖流域
29
F301.24(农业经济理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30745,41171429;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KZCX2-EW-315-04.
2014-09-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366-1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