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岸带滩涂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研究——以江苏省如东县为例
滩涂围垦与开发是海岸带地区特有的土地利用模式,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滩涂已开发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结构能够为该地区未来土地利用与规划提供一个标尺.论文以江苏省如东县为例,从土地利用类型结构与土地利用类型综合指数两部分探讨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围垦年限滩涂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特征,揭示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对该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如东县不同年限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存在阶段性特征.从围垦时间序列来看,农用地占比在30 a围垦区最高,其变化呈现“S”型特征;建设用地呈现间歇性增长,周期为20 a,其中村庄用地在围垦10a逐步出现;未利用地一直下降,在40 a围垦区保持稳定,主要类型为河流用地.滩涂围垦区土地利用强度在30 a围垦区达到最高,呈现“S”型变化特征.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在30 a围垦区达到最高值,呈现倒“U”型特征.滩涂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演变存在三个阶段.江苏省沿海滩涂淤长为滩涂围垦奠定了自然基础条件,围垦初期,受到盐分的限制,只有耐盐植物和改良作物能够在滩涂土壤上生存,随着土壤不断脱盐,滩涂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逐步多样化,在未来滩涂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需要重点开展滨海盐土的开发复垦工作,严格审批新增建设用地,积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实现沿海滩涂地区可持续发展.
海岸带、滩涂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江苏
29
P748(海洋资源与开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30751,41101547,40871255;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2012BAC01B01;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CXLX12-0036
2014-05-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64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