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地区珍稀濒危藏药植物资源特征
针对西藏山南地区珍稀濒危藏药植物资源本底不清、家底不明、开发不合理等现状,在对该区域药用植物进行实地考察、座谈走访、样本采集及室内测定等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珍稀濒危藏药植物资源的种类与分布、生物量与蕴藏量、濒危程度与至危因素.结果表明:山南地区有49种珍稀濒危藏药植物,隶属25科43属,占整个西藏高原濒危藏药植物种类的65.33%.中国特有种占53.06%,其中西藏特有种占20.41%,错那县种类占73.47%.以山坡为生境药用植物占75.51%,仅分布在海拔3 000 m以上的种类占61.22%,多年生草本占83.67%,全草类药用植物占55.10%.平均单株生物量最高的是粉枝莓,为1 830.48 g;最低的是冬虫夏草,仅为0.31 g.羊齿天门冬的根冠比最大,是5.31;最小的是马尿泡,为0.04.粉枝莓的产量和蕴藏量均最高,分别为36.61 kg/hm2和34 040.78 t;其次是暗红小檗,为27.00 kg/hm2和10 759.37 t;最低的是椭圆叶花锚,仅为0.004 kg/hm2和2.37 t.Ⅰ级濒危藏药植物资源的产量与蕴藏量排序均是:大花红景天>桃儿七>喜马拉雅紫茉莉>西藏秦艽>鸡蛋参>金球黄堇>矮黄堇>露蕊乌头>毛瓣绿绒蒿>乌奴龙胆>假耧斗菜>长果婆婆纳>篦齿虎耳草>冬虫夏草.该区濒危藏药植物全株蕴藏量为60 959.12 t,药用部位蕴藏量为48 663.97 t,占79.83%.经济价值较高的冬虫夏草蕴藏量为9.30 t.山南地区Ⅰ级濒危药用植物种类比例大,独特的生物学特性、脆弱的生态环境以及人为干扰的主导性是导致濒危的主要因素,建议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同行、科学研究与开发利用并举,实现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
山南地区、藏药、珍稀濒危植物
28
S567(经济作物)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011BAI13B06;2012年度中药资源普查项目20120716-540000;西藏自治区科技厅重大项目2010KJGX01-36,2011-68-20
2013-12-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1977-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