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2005年窟野河径流变化及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分析
为明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水文情势演变,以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的窟野河流域为研究区域,选择近50a的径流、降雨资料,运用非参数检验、R/S、小波分析、历时曲线方法,探讨径流的变化趋势、突变和周期,并利用降雨-径流多元线性模型估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径流量表现出显著减少趋势,变率为-0.11×108m3/a,跃变时间发生在1979、1996年.与基准期(1956-1979年)相比,煤炭开发期(1997-2005年)的日径流量在5%、50%和95%的频率上减少程度均较水土保持效应期(1980-1996年)大.年径流的演变在9、18、32 a存在显著的周期.水土保持效应期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58.62%、41.38%,煤炭开发期气候变化占21.75%,人类活动占78.25%,其中采煤活动占52.27%.煤炭开采是导致窟野河径流减少的主要因素,但是气候变化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在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水资源合理规划时应充分考虑.
径流变化、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窟野河
28
P333.1(水文科学(水界物理学))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KZCX2-XB3-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1265,41230852;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04-03-03
2013-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159-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