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足迹理论在能源消费评价中的缺陷与改进探讨
生态足迹从生物生产力的角度定量测度人类消费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综合性影响,是目前应用范围最广、关注程度最高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具有简明易懂、便于操作、易与其他指标结合等优点.论文在总结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与进展的基础上,针对现有评价结果较为悲观、难以真实反映人类消费对生态环境影响等问题,系统归纳和分析了生态足迹理论在能源消费评价中的5项缺陷:①参数选取面临两难;②度量标准存在矛盾;③互斥假设有违事实,④研究内容涵盖不全;⑤评价结果部分失真.据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并认为前三项缺陷必须尽快修正,后两项缺陷需要逐步克服.还应通过学科交叉引入更多经济社会指标进行综合判断,以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这一系统性工程的不断完善.
可持续发展、生态足迹、能源足迹
25
Q149(生态学(生物生态学))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4CB418505
2010-11-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013-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