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黄土丘陵区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流域生态效益对比分析

引用
论文以陕西吴起县柴沟和合家沟为例,通过样地的植被和土壤调查,在小流域尺度上分析了退耕10 a后人工修复和自然恢复方式生物多样性、生物量、群落特征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两者草本群落结构相近,相似性系数为0.925.,人工修复区乔灌草三层的层盖度和为99.03%,三层的物种数和为85,草本层的株均高为0.41 m,还有该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高于自然恢复区;而平均生物量、群落密度、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和毛管孔隙度分别为5.890 t·hm-2、8.11×105 株·hm-2、8.8%、1.251 g·cm-3和48.9%,均低于自然恢复区.两区土壤指标的变异系数变化较为复杂.

植被恢复、生态效益、生物多样性、土壤含水率、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25

S154.4(土壤学)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3A1206

2010-11-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990-1000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自然资源学报

1000-3037

11-1912/N

25

2010,25(6)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