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产量法测算的福建省农业生态足迹
为了使生态足迹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区域实际,文章对生态足迹模型中的计算项目做了较大改进.首次计算了肉类的耕地生态足迹和人畜排泄物污染生态足迹.新建了纳污土地、CO2吸收林地、水资源地三种生态足迹类型以强调农业污染的严重性和土地、林地的多重生态功能;将化石能源地并入CO2吸收林地;剔除牧草地类型,将肉类耗粮生态足迹并入耕地类型;将污染源从化石燃料扩展到人畜排泄物、化肥、农药领域,计算了CO2、N、P和农药等污染物的生态足迹.用福建省最近5 a的平均产量测算了2007年福建农业生态足迹,包括农业投入品生态足迹、农业劳动力消费生态足迹和农业污染物排放生态足迹三部分,然后与生态承载力分类比较以测度农业生产的生态占用情况.测算结果表明,2007年福建省农业生态足迹中,林地、水域、建成地、纳污土地占有实际生态承载力的比例较低,分别为1.4%、1.2%、13.4%和24.6%;而耕地占生态承载力的比例达到了94.2%;水资源地是实际生态承载力的2.2倍,出现了严重的生态赤字.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
农业、生态足迹、区域产量法、福建省
25
Q149(生态学(生物生态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1141;福建省科技厅重点资助项目2005Z087
2010-11-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967-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