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1000-3037.2004.05.005
土地利用类型与水分亏缺的风险程度关系--以北方农牧交错带黄土高原区为例
在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重建中适宜乔、灌、草种生态区划的基础上,以该区域黄土高原区作为研究区,结合该区1989和1999两年的土地利用分类图,通过计算区域缺水指数及对其分级,探讨了缺水指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分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该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在时间和空间上与缺水指数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水分亏缺风险指数(Risk Index of Water Deficit),从研究区整体和各生态分区两个尺度上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RIWD时空分异.得出如下结论:①1989~2000年,研究区缺水指数均在中度以上,其变化幅度有逐年减少的趋势;②对比1989年和1999年两年的缺水指数,区域整体缺水状况有所缓解,但各生态分区内的缓解程度在空间上仍存在差异;③从研究区整体而言,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水分亏缺风险指数逐渐减少,依次为林地、耕地、草地;④因各生态分区内的地理特征包括水分状况存在变化,故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水分亏缺风险程度排列顺序与区域整体有所不同.
缺水指数、水分亏缺风险指数、土地利用类型、黄土高原区、农牧交错带
19
F301.24;S152.7(农业经济理论)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G2000018607
2004-10-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577-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