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1000-3037.2004.01.002
集约化农区近50年耕地数量变化驱动机制分析--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
根据曲周县历年耕地数量变化统计数据和1986年土地利用现状以及1986~2000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表明,曲周县耕地面积经历了增加→急剧减少→缓慢减少→快速上升→相对稳定的变化过程.1949~1957年为耕地增加期,全县年平均递增率达到0.43%;1958~1961年为耕地急剧减少期,年均递减1.55%;1962~1974年为耕地缓慢减少期,年均递减0.47%;1975~1985年为耕地数量快速增加期,年均递增0.63%;1986~1999年为耕地数量相对稳定的阶段,耕地年均递减0.026%.人口变化、自然因素变化、技术进步、区域经济发展和政策演变共同组成了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系统.人口增加对粮食和住宅用地的需要为耕地数量的增加提供了最根本的需求;气候因素的变化为大量盐渍土的改良提供了基础,而只有技术进步才能使大量盐渍土变为耕地;以第一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组成,使耕地比重占据了土地利用结构中的主导地位;而国家政策的阶段性变化,促使耕地数量发生了相应变化.
集约化农区、耕地数量变化、驱动机制
19
F301.24(农业经济理论)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G19990118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871005;国土资源部科技攻关项目2000209
2004-05-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