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型光学天象仪的早期研制与影响
光学一机械式天象仪诞生于1923年的德国蔡司工厂,通过电力及机械结合的传动方式,使投映机在穹顶天幕上准确投影出星空、天体运动等地球视角的可见天象,其出现使现代天文馆得以发源.中国大陆第一座天文馆北京天文馆于1957年9月开幕.随后1958年,北京工业学院和北京天文馆进行了第一次天象仪试制,并在之后持.续进行了研究和改进.中国科学院在1973年正式提出在全国建设天文馆的规划,多方联动的北京市“天象仪会战”就此展开.1976年底,国产大型天象仪取代原蔡司机器正式对外开放,然而由于建设天文馆的规划本身与当时的生产能力不相匹配,加之我国政治时局与文化传统诸多因素,此计划最终并未完全实现,并对我国天文馆事业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直接影响.
光学天象仪、天文馆规划、天象仪会战
34
N031(科学的方法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7ZDA182
2018-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