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与可接受性:布尔迪厄实践语义学的建构
布尔迪厄实践语义学契合了普特南关于可能的语义学建构需要"一个精确的关于语言使用者的一般模型"的思路。但普特南以语言劳动分工为基础,而布尔迪厄诉诸实践;普特南把意义定义为包含外延在内的向量,继而把决定外延的工作归给了社会,布尔迪厄则把意义界定为价格,而价格取决于语言产品的可接受性。正是这两个区分及其所暗含的社会性视角的深层异质性构成了普特南与布尔迪厄之间的最大差异,也标示了布尔迪厄实践语义学的独特理论风格及其价值所在。
语义学、实践、可接受性、希拉里·普特南、皮埃尔·布尔迪厄
27
N031(科学的方法论)
2010年”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上海大学”211工程”第三期项目
2012-04-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