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994/j.1000-0763.2019.05.008
克莱门茨"机体论"群落演替理论发展史研究
克莱门茨"机体论"群落演替理论的提出是有其生态学的基础和社会机体论、哲学整体论的背景的.该理论所呈现出来的强的因果决定性、线性、单向进步性和稳定的顶极等,受到其他生态学家的质疑.20世纪40年代之前,质疑主要集中在群落演替理论的内部,包括演替的起因(动因)、路径(方式)、趋向(终点)等方面.这些质疑并未动摇该理论"机体论"范式,而是对该理论的完善.在此之后的50年代,马格列夫和奥德姆将演替研究扩展至生态系统,实现了从定性描述到定量分析的转变——"新克莱门茨主义".紧接着,"新克莱门茨主义"受到其他学者的批判.这一批判涉及到生物能说原则、物种多样性结论以及演替进程有序性,动摇了机体论范式的核心,进而将演替研究引向了"个体论".
克莱门茨、群落演替、机体论、新克莱门茨主义、范式
41
N0(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生态学范式争论的哲学研究"16ZDA112;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生态系统生态学:整体论的追求及其还原论责难"14AZX008
2019-06-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5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