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山西的蝗灾规律及其防治技术
文章采用以县为单位的灾害统计方法,对清代(1644-1911)268年山西蝗灾史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研究清代山西蝗灾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清代山西平均每4~5年即发生一次蝗灾,受灾县数占总县数的87.13%;蝗灾发生时间相对集中,早期和晚期为山西蝗灾高发期,中期蝗灾发生频次较低;清代山西蝗灾主要集中在6~7月份;从地域分布上看,清代山西蝗灾主要分布在晋南、晋东南、晋中部分地区及晋北东部的平原和丘陵地带,尤其是沿黄河一代蝗灾发生频次最高,在太行山和吕梁山系的高山地区,蝗灾发生频次较少.清代山西官民在长期与蝗灾做斗争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较为科学实用的防治技术体系(掘杀蝗卵-捕杀蝗蝻-灭杀飞蝗),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蝗灾所带来的危害.
清代、山西、蝗灾、防治技术
35
N0(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地方科学思想史研究"05JJD720011;2011年山西省研究生创新项目"明清时期汾河流域自然灾害及其防治"20113006
2013-10-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