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幕交易与股权司法拍卖重叠下的公共执法与民事救济
股权司法拍卖可以被利用来实施内幕交易.股权司法拍卖的性质界定不影响证监会对内幕交易的认定,但证监会须先证明该司法拍卖是符合被执行人(内幕消息知情人)意志的“假强制”,才能取得相应的主管权.对于被认定为内幕交易的股权司法拍卖,其前置诉讼,法院可以主动再审,但其主管权限主要体现在民事救济的过程中.在内幕交易民事赔偿诉讼的“中国方案”出台前,人民法院不受理内幕交易的民事赔偿诉讼,但是拍定人可以通过提起案外人再审的方式获得赔偿.
内幕交易、股权司法拍卖、公共执法、民事救济
13
TN9;D92
2015-05-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6页
31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