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立场论——赶路精神与当前汉语诗歌尊严之我见
1.赶路传说:每一行诗都是我饿不死的生活
2003年,我从银行贷得一笔巨款到佛山谋生.半年不到,千金散尽未见复来,来的却是铺天盖地的“非典”.在惊惶失措的社会大背景和困苦窘迫的个人小环境下,“赶路”创立,同期,《赶路诗刊》创刊:从选稿到排版,从印制到寄发,大部分杂务都是独自负责,“赶路悲剧”正式拉开帷幕.其后相继进入角色的诗人有阵风、张建新、肖雨、房东、三个A、储劲松、骆驼、庞华、孙慧峰、张后、夏雨、老德、如风、水笔、阿斐、陈坚盈、孙家勋、陈洪金、杜撰、萧相风、小衣、盛慧、乌鸟鸟、马梦、唐纳等一群良师益友.
汉语诗歌、之我见
I207.22;I046;H315.9
2017-05-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7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