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067/j.cnki.1673-923x.2022.06.005
小兴安岭天然针阔混交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对间伐强度的响应
[目的]通过研究间伐强度对小兴安岭天然针阔混交林优势树种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浓度及其分配格局的影响,探究林带间伐后的生长状况、适应策略及恢复潜力.[方法]以5种间伐强度(15%、20%、25%、30%、35%)的次生林林带为研究对象,以未间伐林带为对照,分析了各间伐强度对树木NSC浓度及分配格局的影响.[结果]1)云杉、冷杉和色木槭NSC各组分浓度在不同间伐强度样地中差异显著(P<0.05),且3个树种总NSC浓度随间伐强度的增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V"型曲线;3个树种的枝、干总NSC浓度对间伐强度的响应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树叶总NSC浓度随间伐强度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不同树种总NSC浓度的峰值皆取自间伐林地,说明合理的间伐强度有利于林木NSC浓度的增加.其中云杉林总NSC浓度最高的样地为20%间伐强度,冷杉总NSC浓度最高的样地为15%间伐强度,色木槭总NSC浓度最高的样地为30%间伐强度;2)不同间伐强度林木器官NSC的分配格局有趋势性变化,树干NSC占比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波动下降,树叶NSC的占比波动上升;不同间伐强度下树枝NSC占比的差异不显著.[结论]树木通过调节个体和器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浓度和分配来适应抚育间伐作业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深入理解小兴安岭天然针阔混交林的碳储存特征和分配机理具有参考意义.
小兴安岭、间伐强度、天然针阔混交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分配格局
42
S753(森林经营学、森林计测学、森林经理学)
黑龙江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22-08-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4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