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067/j.cnki.1673-923x.2015.05.023
纳米纤维素尺寸和形态的可控制备与表征
以脱脂棉为原材料,通过机械剪切和酸水解2种方法制备了不同尺寸、形态的纤维素,考察了各因素对纤维素尺寸、形态的影响规律。利用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仪(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法和激光粒度分析法对所制得的不同尺寸、形态的纤维素进行分析表征。FT-IR 分析表明,采用以上2种方法制备的产物是纤维素。扫描电镜照片和激光粒度数据表明,机械剪切制备的纤维素粒径均集中在10~100μm区间,占产物总量的68.58%~78.94%,其长度集中在40~55μm,直径约为5μm,长径比为8︰1~10︰1,并含有极少量长度数十微米、直径200 nm左右高长径比的纳米级纤丝状纤维素。透射电镜照片和激光粒度数据表明,控制酸水解的条件制备出呈短棒状的纤维素,其尺寸从微米级至纳米级不等,长径比约为7.5︰1~20︰1。
脱脂棉、纤维素、尺寸可控、形态可控
S789;TQ353.2(森林采运与利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
2015-05-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3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