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区域小油桐种质差异与ISSR分子标记研究
从台湾、贵州、云南、江西、江苏、湖北、重庆和福建省引进小油桐样品7份,苗木4份,对种子进行形态观察、纵横径测量、百粒重和含油率测试,结果发现:各地收集的种子形态相近,但在种子大小,百粒重,含油率方面各不相同,以云南勐纳种子最大,含油率最高,达59.2%.经ISSR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发现:11个小油桐品种的遗传距离和地理位置没有必然联系;用5条ISSR引物可以鉴别出至少6种小油桐的种质资源,但分别从江西九江、贵州望谟和湖北咸丰引进的3个商品种(种子)却难以辨别,而分别从福建漳州和云南购买的商品种苗木之间也难以区别.这说明我国不同地域种植的商品种可能出自相近的种源.
小油桐种子、种子形态、种子性状、分子标记
33
S794(森林树种)
福建省科技厅重点课题200901010014;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下乡"双百"行动项目sbmb1250
2013-07-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