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cn115355-20190509-00191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变化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新辅助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变化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5年1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86例接受新辅助治疗的直肠癌患者资料,分析新辅助治疗前后NLR、PLR变化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疗效的关系。结果:86例患者治疗后NLR、PLR升高均为43例。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前后的NLR及PLR变化与患者年龄、性别、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癌结节数量、肿瘤长径均无关(均
P>0.05),肿瘤与肛门距离<6 cm者治疗后NLR、PLR升高者比例均高于≥6 cm者[60.00%(30/50)比36.11%(13/36),
χ2=4.778,
P=0.029;64.00%(32/50)比30.56%(11/36),
χ2=9.364,
P=0.002];体质量指数≥28 kg/m
2者治疗后NLR、PLR升高者比例均高于<28 kg/m
2者[81.82%(9/11)比45.33%(34/75),
χ2=5.108,
P=0.024;90.91%(10/11)比44.00%(33/75),
χ2=8.444,
P=0.004]。治疗后NLR降低组患者的缓解率高于NLR升高组[72.09%(31/43)比51.16 %(31/43),
χ2=3.983,
P=0.046],而治疗前后PLR变化与患者新辅助治疗效果无关(
P>0.05)。
结论: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前后NLR变化与其疗效相关。
直肠肿瘤、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新辅助治疗
32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17YEC0908200;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801D121310;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ject2017YEC0908200;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Shanxi Province201801D121310
2023-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