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71/j.issn.1000-8578.2015.06.013

乳腺包被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引用
目的 探讨乳腺包被性乳头状癌(encapsulated papillary carcinoma,E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诊断为囊内乳头状癌或包被性/包裹性乳头状癌35例及48例对照组导管内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表型.结果 EPC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9~83岁,平均61岁,肿块大小平均2.4 cm(范围0.6~4 cr).35例EPC中,22例为单纯性EPC、7例伴导管原位癌、4例伴微小浸润癌、2例伴非特殊类型浸润癌.35例EPC与48例导管内乳头状癌病变内部均未见肌上皮细胞,CK5/6及p63肌上皮染色结果显示,EPC病变周围肌上皮数量较导管内乳头状癌导管壁肌上皮数量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5例EPC中80%激素受体阳性,5.71%HER2表达阳性.8例(22.86%) EPC患者行肿块切除,27例(77.14%)患者行乳房切除术,3例(8.57%)发生淋巴结转移.术后经随访2~48月,患者均存活.结论 乳腺包被性乳头状癌是一种好发于老年女性的恶性肿瘤,病变周缘肌上皮明显减少甚至缺如,单纯性EPC也可发生淋巴结转移,被认为是一种惰性的浸润癌,生物学行为介于原位癌与浸润癌之间.若单独发生或伴随原位癌及微小浸润癌时,应参照原位癌治疗,EPC伴随浸润癌时,应参照浸润癌的治疗标准进行.

乳腺、包被性乳头状癌、导管内乳头状癌、囊内乳头状癌、免疫组织化学

42

R737.9(肿瘤学)

2015-07-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591-596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肿瘤防治研究

1000-8578

42-1241/R

42

2015,42(6)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