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6-1312.2023.01.018
地域文化与明清佛教——以桐城地方社会与投子山丛林之兴废为例
安徽桐城投子山丛林为唐末投子大同禅师栖心之所及曹洞宗祖庭.明嘉靖朝,士绅盛汝谦以违碍风水为名请旨将其拆毁.清雍正帝晚年重整佛教,有意原址复建,却遭桐城籍重臣张廷玉反对,理由仍是担心破坏全县风水.最终只得在县城外30里处另择新址重修.乾隆元年(1736)新寺建成,赐名慈济,命曹洞宗法嗣侣石万清住持.投子寺毁废、重建和迁址的波折,体现出地方佛教受到地域社会集体性的知识、思想和信仰的影响,亦透露出明清间皇帝、士绅、高僧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多元互动.
桐城、投子山、地域文化、明清佛教
K248;B948;TU986.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1CZJ008
2023-03-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1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