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之流的理性源头:唯美主义之德国古典哲学思想渊源探析
德国古典哲学在发展过程中分化出来的非理性思想,对唯美主义文学的发生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诗学理论建构方面,康德哲学在形式主义外壳中埋下了主情主义的种子,划定了审美与感性的势力范围;谢林对"创造性自然"的阐释为唯美主义的"反自然"情调从浪漫主义的"自然崇拜"之母体中破壳而出打下基础,他对艺术富有宗教意义的阐释为"艺术自律"、"审美自足"等观念作了形而上的准备.在文学创作实践方面,费希特的"绝对自我"理念经由浪漫主义的中介生发出唯美主义文学的"感觉主体",作家通过描摹感觉印象从而高扬感性的丰富性.黑格尔在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的矛盾关系中发现主奴意识的辩证法;在自我意识的对象性结构中,唯美主义文学通过不同人物展现的诸多感觉形态是同一个感觉主体的不同层次与面向,并且由于人工化的感觉导致感觉的人工化,19世纪人与物的新型关系也通过"主奴关系"得以表现.
唯美主义文学、德国古典哲学、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9世纪西方文学思潮研究"15ZDB086
2019-04-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2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