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9-1505.2015.06.005
当中国学术遇上西方范式——从"汉学主义"争论谈起
21世纪以来,有关"汉学主义"的争论方兴未艾.其论争源头主要来自于同为批判视野下的两种观点:其一是厦门大学周宁教授从学科反省之角度,指出西方汉学与生俱来的意识形态色彩,进而质疑汉学学科建立的合法性和当下中国域外汉学研究的"自我殖民"倾向②;其二是华裔学者顾明栋教授所诠释的文化无意识,亦即西方人在处理各种中国事物时使用的隐性系统,同时指出正是此隐性系统控制了人们对中国的观察、有关中国知识的生产,以及对中国的学术研究③.上述观点见诸学术刊物之后,引起了中国学术界尤其是域外汉学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在此,笔者无意梳理"汉学主义"十多年来的发展史和争论史,只欲遵循"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理念,审视与反思中国学术在全球化语境和跨文化研究中需要秉持的理论原则和应对策略.
中国、学术研究、范式、汉学主义、汉学研究、意识形态色彩、性系统、知识的生产、文化无意识、全球化语境、自我殖民、应对策略、隐性、研究领域、学术刊物、学科建立、系统控制、文化研究、两种观点、理论原则
C0 ;G25
2015-12-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