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9-1505.2015.06.004
同情之理解:"汉学主义"与华裔学者的身份焦虑
"汉学主义"在广泛的争议中有一个自我不断修正的进程.早期的所谓"汉学主义",问题症结有两点:第一,将赛义德的东方主义(orientalism)平行移植于汉学研究领域,其间的不适性在于赛义德东方主义的提出是基于西方学术对伊斯兰世界的研究,汉学领域不具备"殖民主义风格"①;第二,在汉学与中国形象学之间划等号.汉学是一种知识体系,而异国形象是社会集体想象物,更多涉及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是"一种幻影、一种意识形态、一个乌托邦的迹象"②,"作为想象的意识形态产物不可避免会存在对中国或者浪漫化或者妖魔化的建构,仅用西方对中国的两种想象来解释整个西方思想文化史显得单薄和片面".③以上学界论述较多,在此似毋用多赘.
汉学主义、华裔学者、意识形态、赛义德东方主义、中国、伊斯兰世界、思想文化史、集体想象物、殖民主义、知识体系、异国形象、研究领域、国际关系、地缘政治、妖魔化、形象学、乌托邦、浪漫化、移植、学术
C0 ;I20
2015-12-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