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规划如何有效保护社会?——基于改革开放40年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历程的研究
国家规划是国家提供社会保护的一种方式,与法律型治理、指令型治理不同.学术界分别从整体性知识、地方性知识以及价格信号作用三个角度对规划治理的有效性进行论证.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深受国家计划/规划这种管理方式的影响,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国家计划在中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成为具有战略指导意义的国家规划.本文基于改革开放40年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历程的分析,探讨国家规划如何有效促进社会保护.研究发现,在中国社会保险体系建设过程中,国家规划面临着发展重心的选择,尤其是在后发国家追赶的背景下,身份机制能够主导权利机制.国家规划在社会保护中既需要保护社会免受市场机制的全面侵扰,也需要利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势,以此增强国家财政能力和居民自我保障能力.国家规划目标的实现既要依赖科层制内部的高效协调,通过“放权”、“让利”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也要通过约束、考核等保证政策的执行.国家规划保护社会并非一劳永逸,需要一系列相契合的制度安排.
社会保护、国家规划、五年规划、社会保险体系、“大转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整体政府理论的县域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8BZZ082资助成果,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愿景与路径优化研究”14AZD009
2018-09-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