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是江南:论明代镇江府“江南”归属性的历史变迁
明代镇江府的“江南”归属,经历了一个动态的变迁过程,其间交织着复杂的政治和经济背景.元朝末年,镇江作为朱元璋的“兴王之地”之一,与原张士诚统治下的苏州、松江、常州、杭州、嘉兴、湖州等“江南”核心区分属不同阵营,使其从自古以来与后者多处同一行政区划的“江南”或“浙西”中被人为割裂出来,并在入明后获得了远优于后者的政治地位和财政待遇.从财政视角看,有明一代的镇江府在赋税科则与蠲免政策上同代表“重赋之地”和“逋赋之乡”的“江南”泾渭分明.永乐以降,因治水等项统一管理和缓解国都北迁造成的经济重心同政治中心再度分离负面效应的制度诉求,苏、松、常、镇“四府”乃至苏、松、常、镇、杭、嘉、湖“七府”在行政管理和行政区划上渐趋统合,镇江府逐渐被视为“江南”财赋区的一部分,并被扣上了“重赋”的帽子.上述情况的出现,是造成后世史家对“江南”地域范围界定存在较大争议的重要历史根源之一.
江南、明代、镇江府、归属性、变迁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逋赋治理与明代江南财赋管理体制的变迁”15YJC770013
2018-03-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27-13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