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中国古典学重建问题——以列子时代考订与《列子》八篇真伪之辨为例
自1935年5月冯友兰陆续阐发的“信古、疑古、释古”说,曾在中国学术界引发长期的争议,并直接影响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古典学理论的建构.从中国学术史上有关列子时代考订和《列子》八篇的真伪之辨,可以清晰地看出,除了明清民国时期,存在极端疑古的不良倾向外,总体而论,从信中有疑到考而后疑与考而后信两种倾向并存,“信”与“疑”始终没有呈现出绝对的分离状态.简单地将“信”和“疑”对立起来,注定很难准确揭示出纷繁复杂的古史、古书的历史实际,自然也很难谈到在真实可信的史料基础上进行古典学重建问题.新时期学术界关于浙大简、清华简、北大简真伪的激烈论辩,为新时期中国古典学的重建问题提出一极有价值的启示:对古史古书的审查,是重建古典学的基础,不对新旧史料进行科学的“澄滤”,曲解与割裂信古、疑古、释古之间的关系,必会将中国古典学重建引向新的误区.
“信古、疑古、释古”说、信古之过、疑古之过、古典学重建
B22;K20
2017-09-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123-133,140